一“业”成名
-
“老树发新芽”!“浏阳烟花”燃亮世界
在湖南浏阳,从天空剧院的周末焰火秀到世界顶级赛事的舞台,一场场绚烂的高空烟花秀惊艳海内外观众。浏阳烟花以璀璨之姿演绎“中式浪漫”,点亮全球夜空。作为全球烟花爆竹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,中国烟花受到全球顾客的喜爱。据统计,浏阳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431家,花炮产业2024年实现总产值502.2亿元,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%,出口约占全国70%。
-
小钓竿“钓”起百亿元大产业
近年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,享受户外时光,垂钓这项原本小众的运动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山东威海,这座因海而兴的滨海小城,被称为“中国钓具之都”,在这里,各式各样的小钓竿“钓”起了百亿大产业。
-
从原料到产品,“搓澡神器”擦亮金字招牌
坐落在太行山南麓、黄河北岸的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,曾因山水美景闻名。如今,一块小小的搓澡巾让这里再次走红。靠着这块巴掌大的布料,博爱县马营村从传统作坊不断进化为拿下专利闯世界的“中国澡巾布之乡”。
-
足不出县!“链”出来的健身器材大产业
不足900平方千米县域面积,却聚集了2986家健身器材企业,产品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%的份额,并销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形成从精密铸造、智能传感到物联网系统的完整产业链,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,正在全球健身产业版图上书写一段传奇。
-
面包“总动员”!“走”天下也“香”家乡
在江西东部的大山内,有一个常住人口不到10万人的小县城,靠做面包走出了20多位亿万富翁、160多位千万富翁,这就是“中国面包之乡”——资溪。我们熟悉的“鲍师傅”“詹记”“泸溪河”等品牌,都是资溪人闯荡中国面包界的缩影。
-
真有两把刷子!“刷”出30亿级“颜值经济”
“中国化妆刷千千万,河北沧州占一半”河北省沧州市,这座以武术和杂技闻名的古城,正用一双“刷子”书写传奇。沧州青县,在这个小县城,每年有上亿支化妆刷从这里走向全球,支撑起年产值30亿级的“颜值经济”。
-
小提琴之音“响”彻世界
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。数据显示,全球90%的小提琴产自中国,而中国80%的中高端手工提琴来自确山。一边是中原腹地的革命老区,一边是西洋乐器的“首席皇后”,看似不沾边的两者,却在确山县真实地联系到了一起。
“镇”了不起
-
千年窑火淬新瓷,“中国白”焕发百亿元“瓷+”产业
练泥、拉坯、晒坯、上釉、烧窑……在福建德化,高岭土经过1000多度高温烧制,与火焰奇妙交融,幻化为“白如雪、明如镜、润如玉、透如绢”的精美瓷器。
-
一年卖8亿只!这个小镇用箱包“装”出400亿元“随手产业”
随手拎个包、随手拉个箱子是现代人出行必不可少的物件。许多人不知道的是,你随身携带的这些箱包,有许多是产自我国河北省保定市一个叫白沟的小镇。今天的白沟镇(现为白沟新城),拥有箱包生产销售经营主体3.5万余家,已形成联动周边13个省份、从业人员超300万人、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的箱包产业集群,箱包占国内市场近三成,产品销往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。
-
一张软铁皮,“裁”出160亿元钢家具产业
用钢铁制作的茶几、鞋柜、衣帽柜……国内市场七成钢制家具,来自河南洛阳市郊的一个小镇。庞村镇,这个被称为“中国钢制家具产业基地”“全国百佳产业集群”的小镇,有1000余个品种的钢制家具畅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逾160亿元,占全国市场份额70%以上。
-
一支手电筒,“照”出80多亿元移动“亮”产业
从昔日缺电落后的农村照明工具,到今天的野外露营、工程作业、应急照明……手电筒,这个被称为最简单的“家用电器”,与时俱进成为现代城乡群众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出行的必备品。你也许不知道的是,中国每出口10支手电筒,至少有6到7支来自浙江宁波的一个小镇。
-
给全国人做面包,小面团“揉”出300亿元“烘焙产业”
金黄酥脆泛油光,麦香四溢满街坊。一片美味可口的面包,是许多人打开新一天生活的方式。你也许不知道,你餐盘里的面包,大都与一个藏在武夷山麓深处的小镇——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镇有关。
-
为衣做架,“挂”出来的80亿元“衣架产业”
新购的衣服要挂,洗了的衣服要晾,现代社会,谁家的衣柜不是挂满了木头的、塑料的等各式各样的衣架?可你知道吗,国内这些形形色色的衣架中,有七成产自广西荔浦市,而这个衣架产业最早的雏形,发端于当地一个叫青山的小镇。
-
孩子的“快乐老家”在这里!“玩”出来的50亿元“教玩产业”
被称为“中国教玩具之都”的桥下镇,在无动力游乐设施这个孩子和家长都不陌生的领域,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: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份额占全国市场的63%,年产值约50亿元。
-
“内衣小镇”织出500亿元“里子产业”
一件贴身舒适的内衣,让你的生活更有品质。你也许不知道,全球两成以上的内衣,产自福建省晋江市一个叫深沪的小镇。从家庭作坊生产“洋内裤”,到打造内衣织、染一体产业链,经过40多年的发展,面积不到34平方公里的深沪小镇,已从昔日的滨海渔港,“化蝶”为今天的“中国内衣名镇”。
-
苦水镇里玫瑰香!你化妆品里的六成香产自这个小镇
一瓶清雅幽香的香水,是大多数女士的最爱。你也许不知道,化妆品里的各种“香”,大都源自一种叫“玫瑰精油”的物质。而国内六成以上的玫瑰精油,来自黄土高原一个叫苦水镇种植的苦水玫瑰。
-
2.4亿片!你戴的美瞳,两成与这个西北小镇有关
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白银市,有个叫王岘的小镇。这个小镇的一片荒滩地上,如今崛起了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这个并不出名的开发区,却“藏”着我国最大的彩色隐形眼镜生产企业。
县域样本篇
-
江苏溧阳:千亿“动”力之城是如何“炼”成的?
累计突破37项关键核心技术,聚合上下游企业超100家,2024年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值达1515.3亿元,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/7……江苏溧阳,一个苏南县级市,靠什么成为千亿动力电池产业之城?
-
小小油菜花何以“绽放”近百亿元产业?
油菜花,四叶黄花瓣,簇拥成团。在滇东北的曲靖市罗平县,85万多亩油菜花花期汇成一片金色的“海洋”。这座人口66.7万的西南小城,不仅入选“全国十大油菜花海”榜单,更打造了“滇东油库”“云南油菜籽生产第一大县”“全国蜜蜂春繁基地”等名片。
-
陕西白水:“小苹果”何以畅销全国、扬帆出海?
作为“中国苹果之乡”,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连续8年跻身“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十强”,全县超八成人口吃着“苹果饭”,形成了一条年产值110亿元的产业链……常住人口仅22万人的陕西省白水县,不仅成为西北地区苹果交易集散地,还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。
-
西北小城如何靠“小苹果”撬动大市场?
美艳的红色、清新的绿色、怡人的黄色,陕西白水苹果以美味和颜值走俏,连续8年跻身“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十强”。全县超八成人口吃着“苹果饭”,形成了一条年产值110亿元的产业链。不沿边、不靠海,常住人口仅22万人的陕西省白水县,在竞争激烈的苹果市场开辟出一方新天地,不仅成为西北地区苹果交易集散地,还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。
-
临湘:全国八成浮标来自这座湖南县城
一年生产浮标超2亿支,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80%以上……数据印证着这份硬核实力。今年4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中,“临湘浮标”榜上有名。从早期的“折苇作标”到如今的智能浮标,历经多年深耕,临湘浮标特色小镇已成功锻造出一条高度成熟、配套完备的产业链闭环:从原材料供应源头,到钓具(浮标)精密生产,再到精细的油漆美工、包装印刷,直至高效的电商物流网络。
-
江西山区小县如何用一根“细丝”拉出百亿级产业?
玻璃纤维,一种以多种矿石原料制成、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,单丝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五分之一,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。上犹县集聚玻纤企业195家,去年经营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,形成全国少有的从原料到成品的完备产业链,还获批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……
-
浙江小县城如何炼成“国际范”?
这里是中国最大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,5月份刚刚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;以“洋家乐”为代表的高端民宿蓬勃发展,全国首部地方民宿管理办法在此诞生;作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,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此落户……
-
四川山区小县为何吸引“村播”扎堆?
地处秦巴山脉南麓,因“苍翠成溪”得名的四川广元苍溪县,如一片翠叶隐匿于起伏的山脉之间。这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,近年来吸引33家数字企业落户、1200余名年轻人返乡从事电商行业,2024年全县电子商务全渠道销售农特产品突破3.5亿元……苍溪“数字化崛起”靠什么?
-
面对石油资源枯竭,这座戈壁小城是如何走出困境的?
南依祁连山、北接戈壁滩,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,因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而闻名,却也曾因石油资源枯竭陷入发展困境。经历转型阵痛,玉门靠什么实现绿色崛起?
-
“中国蔬菜之乡”为什么是这座山东小城?
15.7万个大棚鳞次栉比,年产蔬菜450多万吨;每年900多万吨新鲜蔬菜由此卖往全世界;85%的新建大棚配备了智能设施,手机成为“新农具”;自主研发277个新品种,为丰富“菜篮子”提供品种保障;当地发布的价格指数,成为全国蔬菜交易的“风向标”……
企业样本篇
-
蓝晓科技:吸附分离“小颗粒” 打开“微观世界”的“大市场”
一个直径仅有几毫米的白色颗粒,将它置于显微镜下放大数千倍,一个“阡陌纵横”的微观王国渐渐显现出来。依靠这一个个颗粒中细小空隙的吸附分离作用,将会得到更加纯净的水,更高纯度的金属资源,或是更为精细的工业基础材料。
-
55年“科技长跑”闯出电子陶瓷新天地——潮州三环集团的自强之旅
一抔瓷土,千年窑火。从唐代以来,广东潮州就因出产大量瓷器闻名于世,至今仍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、出口基地之一。
-
品驰医疗: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脑起搏器
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,这家专业从事神经调控产品研制销售的中国医疗设备公司的崛起,打破了神经调控领域相关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,有效降低了相关产品价格。这不仅让中国患者受益,也让国产高端医学装备走向世界前台。
-
西藏宏农的“高原养鸡记”
2020年,张宏林从湖北来到雪域高原,创办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建成西藏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智能蛋鸡养殖场。短短5年,西藏宏农解决了在高海拔地区蛋鸡规模化养殖难题,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。僻壤筑凤巢,幽谷通锦程。西藏宏农为高原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-
工业“关节”里的硬核突围——老企业洛轴创新蝶变启示录
在中国工业版图中,有这样一家企业,用轴承“转动”大国重器、“转”出市场话语权——洛轴集团,前身是国家“一五”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,70多年深耕轴承制造,自研自制的多个产品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,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70%。近年来,随神舟飞船叩问苍穹,伴盾构机掘地潜行,助海上风机发出绿电,洛轴始终向新而进,把“卡脖子”短板一点点变成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板,老企业的突围给人启示、引人深思。
-
从大学生创业园闯出来的“小巨人”——卡诺普机器人的逐梦历程
13年来,梦想“做中国工业机器人先锋”的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从大学生创业园的格子间起步,一步步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创业队伍从5个人发展至400多人,主业从生产零部件到生产60多种整机机型……卡诺普的逐梦历程,也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缩影,见证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从以进口品牌为主,到“中国造”站上时代舞台并加速“出海”的历史进程。
-
“智造”10万台服务机器人,“小巨人”擎朗有大梦想
在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,一家名为擎朗智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凭借技术创新迭代,累计生产销售逾10万台机器人。拥抱具身智能发展浪潮,今年3月擎朗推出首款人形服务机器人。由擎朗研发的服务机器人正扬帆出海,在日本、韩国等机器人大国站稳脚跟。创业企业如何成长为独角兽企业?又如何让中国的机器人“服务全球”?从擎朗智能这个样本里,可以看到新一代创新创业者的激情和梦想。
-
亚华湖剧院:小剧场打开大市场
在上海黄浦区繁华的环人民广场地带,有一群名为“星空间”的小剧场:它们不同于传统专业剧院的高大宏伟,以“小而精”的体量藏身于各大商业楼宇间。
-
如何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?——万事利的坚守与突破
丝绸,从千年驼铃的环佩叮当中走来,从唐诗宋词的古雅风韵中走来,充满古老东方的华美与神秘。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,对于杭州丝绸企业万事利来说,是初衷,也是不懈追求。
-
华策影视:用“文化匠心”诠释壮阔时代
在影视市场化萌芽中草创“小作坊”,到国内首家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,再到最具海外影响力的华语影视集团之一,30年多来,华策在中国文化产业的浪潮中定锚、搏击、出海,用“文化匠心”诠释波澜壮阔大时代。